全球共治·2013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

2013年5月3日至5日,“全球共治•2013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在外交学院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50多所大学和高中的共计约3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本次活动由外交学院主办,并获得了外交部、联合国驻华系统和中国联合国协会的大力支持。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秦刚、中国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副部长董霞、中国联合国协会副总干事刘华、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特别助理巴布罗•巴瑞拉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前驻外大使沈允熬、李景贤、刘登林、李留根、刘彦顺、张志军,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政府事务官员艾吉昌,新华网副总编刘加文,以及多国驻华使馆代表也出席了本次大会的开幕式。

开幕式上,外交学院党委副书记郑启荣教授代表外交学院致欢迎词,并对外交部领导,中国联协,中国共青团团委和联合国中国的支持与关怀表示感谢。郑院长谈到了中国模拟联合国活动在过去20年的巨大成长,并指出模拟联合国活动的意义在于其综合性,交流性和贡献性。模拟活动是对青年综合能力的培养,它提供了讨论交流全球性问题的平台,而青年在这个平台上的交流会为所有参与者带来巨大的收获,学生在模联活动中会进一步了解世界和平,国际合作以及全球发展的重要性。

随后,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秦刚进行了讲话。他指出,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有了正确理性的认识,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偏见也依然存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就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什么样的认知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交往,这就更加凸显出了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即让世界更为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因此,模拟联合国和青年学生的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青年学生通过模联活动了解外交、实践外交,对中国外交的未来有着极其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秦司长对参加本次模联会议的代表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胸怀祖国”,青年学生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利益观,以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为己任;二是“放眼世界”,青年学生要把握世界形势,培养世界情怀;三是“能思善辩”,思想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火花,流畅的表达才能方便人们的交流,青年学生要成为复合型人才,能思善辩是必不可少的素质。最后,秦司长以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预祝代表们能在会议中积极参与,有所收获。

中国联合国协会副总干事刘华在接下来的讲话中指出,在过去的六十八年中,作为国际政府间最具代表性的权威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全球经济以及保护人权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眼下,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文化多样化使得这个时代处于巨大的变革当中,当今世界也充斥着各种危机。面临这些挑战,联合国将积极承担更多责任。她同时也称赞了中国支持联合国,参加各项行动,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的行动。最后,她指出,联合国是中国外交的大舞台,中国将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建立和平、民主的世界与联合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

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官特别助理巴布罗•巴瑞拉代表联合国驻华系统感谢外交学院为模拟联合国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重申了联合国的愿景。他指出联合国的存在,正如1945年其成立时一样,有助于和平的推进;而在当今充满挑战的世界里,联合国也前所未有地成为多边协调并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平台。“欲安邦者,安邻;欲安邻者,安家;欲安家者,安心。”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特别助理巴布罗•巴瑞拉在“全球共治•2013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开幕式致辞时说,这句中国著名思想家老子的名言引发了全场学子的阵阵共鸣。他盛赞了本次大会“全球共治”的主题,并希望代表在会议中对联合国的重要性有更好的认识。

开幕式的最后,大会秘书长崔璐宣读了前外交部部长、中国公共外交学会会长李肇星的贺信。贺信提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争取将来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有效劳动是我们的学习目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需要的首先是世界和平。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废墟上的联合国,主要使命是维护和平、推动发展。希望模拟联合国大会联系实际,心系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不断取得成功。”秘书长崔璐表示,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都不可能单独应对日益增多的国际问题与挑战,只有当我们一起努力,实现全球共治时,才可能建起一个更加公正与繁荣的世界——而“全球共治”(A World that Stands as One)正是2013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的主题。

本次大会旨在呼吁整个社会关注全球热点话题,鼓励青年一代共同参与和讨论世界性问题,从而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大会还将力求增强参会代表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对联合国运作模式的了解,全面锻炼其沟通力、谈判力和领导力。

本次大会下设三个英文委员会、一个中文自由危机委员会并全国首创法语委员会。三个英文委员会分别以联合国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经济社会委员会和非洲联盟为框架,分别讨论现代战争中的平民保护、2040年国际石油危机、和非洲内战的预防与治理问题。独创的法语委员会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框架下讨论北极地区的地缘战略问题。中文危机委员会里的代表们则在分会场间进行实时互动,结合历史原型重现并改写第一次海湾危机。
联合国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围绕“现代战争中的平民保护”展开。各国代表在会议一开始就平民的定义、精确定位武器的推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等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并将焦点集中于战争中对妇女和儿童的保护上。在三天会议中,代表们在包括国际人道主义的援助和国际间数据及资源共享、新武器的研发与部署、发生冲突时的平民有组织撤离措施等核心问题上交换了各自的意见,并且与非盟委员会进行了会场间联动,两个委员会分别派出代表共同解决危机。经过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多份修正案被提出。最终,第一份决议草案以1票的微弱优势获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驻南太平洋国家代表兼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陈垦在点评代表表现时,用“后生可畏”四个字给与本委员会高度评价。

经济与金融事务委员会着眼于当今热点的能源问题,通过对未来(2040年)石油危机的假设,构建出一个全新的未来委员会框架。在三天的会期中,代表们就未来人类即将面对的石油峰值问题和石油枯竭危机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会议过程中,部分代表偏向于通过开发非传统油气资源解决石油危机;也有些代表致力于通过经济和政治手段稳定油价,防止石油峰值的出现导致世界性的、灾难性的经济崩盘;更有些代表高瞻远瞩,力图通过发展高新科技与清洁能源,例如核能、势能和太阳能等,以达到填补能源供应空缺的目的。虽然由于各国的意见不统一导致两份决议草案都未能通过, 但是代表们都很好地展示了自我风采,进行了很多有益的讨论,而这一结果也与真实现状相贴切。

非洲联盟讨论的议题是“内战预防和治理”。会议伊始,各国代表纷纷提出预防内战的措施,如通过加强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来扩大共同利益减少争端,通过加强启迪公民意识来减少部落之间的冲突,通过监测可能导致战争的因素对内战的爆发进行预警等。会议进行期间,主席团突然宣布中非共和国发生叛乱,并要求非盟的代表与联合国合作解决这个危机。为此,非盟委员会派特使前往联合国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进行互动,共同应对危机。该会场最终形成了三份立场文件。然而,由于代表们无法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达成一致,如对待外国的军事援助等,三份立场文件均没有通过。非洲司论坛办主任陈永超从危机管理的角度,介绍了内战发生的几个阶段,对参会代表进行了指导。与此同时,非洲司综合处副处长王喜军还指出,“我曾经作为观察员参加过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会议,同学们提出的政策建议和现实非常接近,如果非盟真能落实这些政策的话,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了。” 此外,前美国国防部非洲司令部官员马克•莫里逊也对本次会议作出了高度评价。

危机委员会讨论的背景是1990年的第一次海湾危机。会议由伊拉克政府、科威特政府和联合国安理会三个分会场组成,根据危机事件进行互动。委员会将危机的开始时间设置在第一次海湾危机前,内忧外患的伊拉克政府对缺乏防御且毫无准备的科威特虎视眈眈,而联合国安理会因为内部成员的利益无法有效缓解这种矛盾。会议伊始,伊拉克出乎意料的采取了和平外交的政策,而相较之下科威特则显得咄咄逼人。随后,三个分会场的代表们就是否利用石油价格为武器展开攻势以及是否进行人道主义保护等问题进行了交锋,而科威特流亡政府也未能在此期间展开有力的活动。最后,伊拉克撤回危机开始时的边境线,科威特政府恢复其合法地位。除了一般的会议讨论,在委员会内部也处理了许多突发性危机事件,例如由工作人员扮演的恐怖分子突入讨论会场,绑架相关代表;叛变的伊拉克内阁官员展开对总统的搜索行动等,给代表们在会议讨论外增添了全新的会议体验。危机委员会将突发危机与史实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受到了评委李景贤大使及夫人王佩蒂女士的大加赞赏。

联合国安理会是本次大会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的法语委员会,会议讨论围绕北极地区的地缘战略问题展开。会议伊始,各国代表纷纷表示了本国对于北极地区的发展期望,同时呼吁国际社会进行合作,许多国家代表向潜在盟友伸出了橄榄枝。在此后的会期中,代表们就北极地区资源采掘、北极地带的几条重要航线的开放、北冰洋沿岸国家的大陆架延伸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磋商,就主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经过前一日的多方磋商,各国代表在第二日的会期中逐渐形成了以美国和中国为首的两大阵营。此外,英国和德国代表也打破国际社会现状,聚焦共识,谨慎的加入了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阵营。两大阵营都纷纷提交了各自的决议草案,最后两大阵营艰难地达成了共识,共同起草并通过了一份决议。本次会议中,各国代表充分利用了各自扎实的语言功底,冲破了语言的束缚,大胆发言,积极磋商,为全国第一个模拟联合国法语委员会开了一个好头。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教授苏明忠作为评委旁听了会议,对代表们的出色的法语水平以及卓越的外交风采给予了肯定,并对本次会议讨论的焦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5月3日下午4时,本次大会的闭幕式正式开始,代表们首先观看了一段“BMUN in Google Glass”的创意闭幕式视频。视频从一个代表的视角回顾了过去三天里各个会场代表们聚精会神参与会议的场景,也记录了志愿者们的热心服务,呈现出本次大会紧张而又活跃的氛围。

接着,外交学院党委副书记郑启荣教授出席了闭幕式并讲话。他肯定了代表们三天来的成果,对代表们关注国际事务的热忱之心表示了赞赏,并号召各位青年代表们在将来进一步转化自己的动力,报考外交学院,投身祖国外交事业中。

随后,外交学院外籍教师,前美国国防部非洲司令部官员马克•莫里逊作为评委代表在会议闭幕式上发言。莫里逊先生高度评价了今年的北京模拟联合国会议,他对代表在会上表现出来的勤奋、坚持、创新、智慧、领导力和语言能力等素质印象深刻。他认为,对于青年领袖来说,模拟联合国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场合,代表们根据自己国家的立场同其他代表进行交流、沟通、妥协和合作,能够帮助青年学生培养国际视野、成为世界公民。

在闭幕式上,共有4个代表团、30名代表获得殊荣,并与主席团成员合影留念。此外,大会首席合作媒体新华网还发起“网络最佳代表”的投票,获奖名单将于5月10日在网上公布。在2013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的舞台上,代表们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友谊,践行了责任,收获了充满意义的模联之旅。

下午5时,在轻松和谐的音乐声中,2013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圆满落下帷幕。